刘德武小学数学工作坊(杭州4月2-3日)第22届现代与经典

2016-01-11

第22届现代与经典

小学数学深度研讨名师工作坊系列

刘德武创意课堂工作坊(第2期)

2016年4月2日至3日杭州

一、培训目标:

重建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带得走的教学设计力,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过有质量的教育生活。

二、活动时间:

2016年4月2日至3日杭州(1日全天报到);

三、报到和活动地点:

杭州市香园饭店(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491号、近石灰桥)

关于报到地点详细路线,请点击此处链接

预订酒店并缴费,点击此处>>>

四、参加对象:

小学数学教研员、数学教师、数学培训机构教师等。 

五、活动形式:

1、专家主讲  2、实际操作  3、小组交流

六、活动特色:

1、刘德武老师现场执教观摩课,并解读教学设计背后的故事和思考。

2、刘德武老师展示“老课堂”,将他20多年前的录相课供参会老师共同解剖。

3、现场安排一位青年教师第一天说课,参会老师和刘德武老师共同参与研讨、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天青年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现场执教。

七、主讲老师简介:

刘德武,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小学教研室教研员。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学风格“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他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他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师,具有培训教师的丰富经验,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养的年轻教师有很多已成长为市、区级优秀教师、教学干部或教研员,并有多位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朱燕玲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小学   青年骨干教师

八、费用:

培训费(会务费)680元。食宿、交通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费100元至200元每人每天。

九、联系方式(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报名即可):

电话:(全国统一)4006-240-006  

025-52424233   

手机:13705161212

电子邮件:8@xdyjd.com 

QQ: 4006240006  

QQ群:89555504/05/06

微信帐号:xdyjd2015

十、活动安排:

4月2日

8:40-9:20   观摩课《一位数乘除法练习课》(三)  执教:刘德武

9:30-10:10  录相课《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三年级,1995年)执教:刘德武

10:20-11:10 报告《好题不怕磨——知识性与思维性的统一》  主讲:刘德武

11:10-11:30 互动交流


14:00-14:20 青年教师说课  说课人:杭州市大关小学青年教师   朱燕玲

14:20-14:40 集体备课,刘德武老师和参会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

14:50-17:00 报告《如何通过有创意的细节提升课堂的价值》 主讲:刘德武

 

4月3日

8:30-9:10      观摩课《雨伞、灯笼和瓜皮帽》(六) 执教:刘德武

9:20-10:00    观摩课《千以内数的认识》(二)   执教:朱燕玲

10:10-10:30  课后分享及交流  主持人:刘德武

10:30-11:00  录相课《相等与不相等》(一、二年级,2003年)  执教:刘德武

11:00-11:30  互动交流


14:00-16:00  报告《备课是个手艺活》   主讲:刘德武


附件:刘德武老师给我们的启示

活跃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小学生做错数学题是十分正常的,甚至是天然合理的,作为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做错题的原因,甚至能找到他们做错题的“规律”,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摆脱错误,给他们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例如有一位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七个十分之一是( )”,要求填小数。一位同学站起来胸有成竹地回答:“括号里应该填7.1。”很显然,答案是错误的,遗憾的是老是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引导大家分析,只是简单出暴地给了一句:“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他的学习热情,以及同情他的同学的学习热情,就都被着一冷水浇下去了。 
其实不妨分析一下,这位同学没有把“7个十分之一”看作一个整体,而是断章取义地看成“7个”与“十分之一”合成的数,自然就得出错误的结论了。 
(二)创设情境、扫清障碍。 
我们知道,数学的主要属性之一就是抽象。而小学生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很多,其中创设生活情境是有效办法之一。
(三)巧设练习 活中见深。 
课堂练习,无论对于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是交流信息,发展智力,都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上不可缺的教学环节。 
组织好课堂练习,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此时例题已经过去了一半,学生认为该懂的都懂了,该会的也都会了,这时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比较复杂的。怎样使学生克服疲劳的情绪,克服满足的心理,保持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到他们去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呢?灵活训练十分重要。这个“活”有三个含义: 
①灵活多样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 
②紧张而活跃的课堂气氛; 
③活中见深的思维能力培养。 
(四)充分挖潜、发展思维。 
人们的先天素质本来差别不大,后天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人变化很大。小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从直观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过度,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但也应该承认,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而且不太喜欢的过渡,这是是一个困难。我的基本做法是以知识的深度克服这种难度。 
什么是深度?在这里,深度就是要所握好知识间内在联系。



真实自然 灵动雀跃 ————听刘德武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有感


春暖花开,大自然中处处生机蓬勃的季节,潜心数学研究,精益求精的刘德武老师再次莅临我校,亲授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一堂练习课。他层次清晰和梯度显明的教学设计、机智幽默和富有内涵的数学语言,引领着学生在思维的交锋、碰撞中,积极思考,高效学习。本堂课凸显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大脑逐渐“克服思维定势,扩大想象空间”。

刘老师的课让孩子们思考并快乐着,课前轻松幽默的谈吐,立刻引起学生的好感,师生关系瞬间亲密和谐。在看似平静的氛围之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学生那活跃的思维。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刘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是刘老师真诚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不同思想平等交流的机会;是刘老师教给了学生思考的方法……总之,是刘老师认真对待每节课,自我提醒“怎样设计,怎样上课,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虽然是练习课,平日课时很多,但他强调课不容随意“消费”。练习课的思维性功能很突出,应与新授课职能互补。就是平日的一堂练习课,刘老师却挖掘出超乎数学以外的很多很多。知识很重要,方法更重要,这样的理念在他的课上得到鲜明的体现。


   
  用数对确定位置与其他数学知识的整合


数对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  —   点子图    —  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最后图像直观呈现了按照某一行或者某一列的一个数字,用“加减乘除”的方法逐渐递增或者递减,所形成的奇妙图画。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巧妙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数对与图形的整合
1
数对与对称图形的整合


课堂课件显示:某一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直角梯形的形状,条件告诉两个顶点的数对:(4,5)(2,3)请你找出另外两个顶点的数对。

感叹呀,开始孩子们的答案只是横向思维,找出了以垂直的直角边为轴的一组,(8,5)(4,3)即沿着垂直线为对称轴的一组。还有没有呢?在刘老师那亲切和期待的目光里,孩子们静静的思考,在刘老师那平和极具启发的语句里,孩子们思维的火花碰撞交锋,面对困难表现出可爱又可敬的凝思与探求。

忽然,满怀惊喜的一个孩子强压激动举起了小手,一双,两双,三双……慢慢地,小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时机成熟了,刘老师开始让争先恐后的学生交流,不只是说出答案,还让学生讲清楚理由,想法,让学生学得明白,透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于是,学生的思维逐渐开始向上下左右全方位立体思考,分别以梯形的上底,下底,腰为对称轴的图形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像箭头,像队旗,像打开的课本,对应的数对分别是:

(4,1)(6,1)

(2,7)(6,7)

(2,7)(4,7)

孩子们成功找出了所有的正确答案。我们听课的老师更是由衷地喜悦,感慨无限。其实,学生往往并不满足现成的答案和老师给规定的解题思路,他们喜欢用不同的思路,变换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新的规律。学生有着巨大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创造力,去发现新问题,既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刘老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归纳总结出:只有克服思维定势,才能扩大想象空间。

课中,刘老师似乎不太在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重视的是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让学生经历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精心雕琢的课堂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思维的成功与快乐,是刘老师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了孩子们思考的热情!


2
数对与正方形的整合


给出正方形两个顶点的数对,(4,5)(4,2),找出另外两个顶点的位置。

有了前面的思维方法,学生触类旁通,真正体现出学活的知识,学有用的知识。学生有了立体思维的广大空间,轻松找出了全面的正确答案。


3
数对与三角形的整合


给出三角形两个顶点的数对,(4,3)(8,3),找出另一点的位置。

题目看似简单,实际难度加大,因为找一个点容易,找出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答案既不可以重复,又不能遗漏。解答时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这么一个小小的题目,包括了太多的数学知识,贯穿了各年级知识间的纵向整合,各纬度之间的纵向整合,很好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更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能够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

刘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尊重、信任与期待,是刘老师对孩子、对课堂、对教育的诚挚的热爱!他的课堂不单纯强调数学学科,从课的自身提炼学习知识的能力,规律,让我们感觉数学是那样的讲道理,知识是相通的,是多个领域的集合,每节课都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轻松自然,知趣交融


紧张的思维学习中,会感到疲劳,刘老师总会抓住一切调节气氛的时机。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寻找等腰三角形的点时,数对出现(3,3)(4,4)(5,5)之类行列相同的数字,刘老师念叨着,“三三四四,哎呀,像我小时候玩跳皮筋游戏时唱的米啦嗦、、、、、、”,童心未泯的刘老师一边说,一边随口欢快地哼唱起来,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随机发挥,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轻松参与学习,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就这样,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一一轻松击破。刘老师的语言是幽默的,可是并不是一笑了之,所以数学课上的幽默是以笑为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数学教学服务,真正做到了“自然而不随便”。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

刘老师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他多年不断研究、不断积淀,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在课堂中自然流露。听刘老师的课,是享受醇厚的幸福。让我感觉提高自身素质不只是业务知识方面的,还有其他的更丰富的内涵值得我去研究学习!


欢迎添加”刘德武老师”微信(帐号ldwls1) 

webwxgetmsgimg (5).jpg

报名“刘德武工作坊”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微店

 

欢迎报名参加(点击以下标题进入详情)

1、贲友林“学为中心”的教学艺术工作坊(第2期)(2016年4月9-10日厦门)

2、第2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安排2016年4月15-17日   深圳)

3、黄爱华教学艺术提升工作坊(第7期和第8期) (2016年5月7-8日杭州  6月4-5日黄山)

阅读 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