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第2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2018-05-10

经典落地开花,收获满载而归

                     —— 南京“现代与经典”学习之旅

                       成都天府新区第三小学  童书恒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之一,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古朴质气。三位满怀学习心态的年轻老师一到南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南京工业大学报名处。在大学校园里观摩学习小学教学,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4月13日。我早早来到南京工业大学礼堂。准备享受一场大师级别教学的洗礼。首先展示的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带来的《螳螂捕蝉》。幽默的管老师,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亲和的声调,无形中拉近了学生的距离。所谓亦师亦友,学生在朗朗笑声中学习到知识。高妙之处,一堂阅读课最后指向写作,将阅读和写作紧密无缝的结合,真给我感觉整堂课就是水深则流缓。  

紧接着就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带来的《天净沙 秋思》。一切景语皆情语,用诗人之愁的朗读引起感情共鸣,体会诗人之忧。此时此刻,我真想做一首打油诗:孙师之课响不凡,言语之间显功夫,胸有成竹悟秋思,师生共品尽风华!

中午的教学盛宴到此结束。下午的活动更是精彩。我继续留在会场欣赏大师之课。而其他老师则去参观北京东路小学和南京师范附属小学。

除了理论学习,本次学习也拉近距离感受到南京前沿的语文教育。南师附小与北京东路小学的参观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以小研究,小游戏为导入。南师附小让老师们明白了课堂要以学生为主题。北京东路小学生动国际话的兴趣课也用实例展示了素质教育的风采。

下午的大师还有北京清华大学附小的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她为我们带了一堂充满童趣的快乐读书吧课——《神笔马良》。窦老师突然一声“儿啊”,一下子把教师的角色转变得如此自然,亲切。抑扬顿挫得语言引导,丰富多彩的神态,和蔼可亲的肢体语言,真是一位人见人爱的“老顽童”。这样一位“魔术师”语言中充满了温暖和正能量,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着迷,让老师们也着迷。

第二天的课堂安排更是丰富。早上是由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带来的《桥》和马来西亚文学协会副会长郭史光宏带来的绘本《三只小猪和三只狼》。这两位老师的风格迥然不同。余老师重基础重朗读,课件质朴无华,回归自然,黑字白底,直击重点。犹如清水芙蓉,不加雕饰渲染,却别样鲜艳明媚,回归语文本真,去浮夸,无花哨,精备课,求实务。“默读”“静思”“动笔”短短六字告诉了孩子读书的方式,简练却不简单。郭老师重兴趣重人性。通过一个小小的改编故事,告诉孩子们善良,美,假,丑,恶,好任何一个体都存在两面性。童话给人期许的美好,现实教人成长的代价。将充满童真的故事一步步升华到人性之光,做人之理。这才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知识。

下午是一场同课异构的大沙龙。三位老师展示同一篇《诗经》中的《关雎》。最大的亮点就是不仅仅是语文教学,还有音乐教学。每位老师所解读的《关雎》都不一样。郑梨花老师的课就像是一杯香醇的咖啡,越品越醇香。而邓锦芸老师的课却像一壶干烈的美酒,越尝越有味道。音乐谢晓梅老师的课就像是一杯清茶,越喝越有韵味。这三堂悠长的诗经之曲,犹如春雨滋润着心田,久久回味,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我们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不管是怎样的解读,怎样的课程,我们都引导孩子爱经典,爱古文,让孩子具有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第三天的学习,简直就是教育界的大咖。谁来了?看,是语文界的榜样——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特级教师王崧舟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薛法根。

王崧舟老师带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古诗教学,真可是行云流水。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苏轼贬官的心情,王老师通过各种手法营造“乌台试案”的悲惨氛围。让孩子充分理解闲人心境如月色空明。在此,真想再做一首打油诗:东坡宦海沉月色,崧舟承载溢悲哀。时光荏苒千余载,满堂济济硕华芳.

薛法根老师带来的《黄河的主人》一课更接近我们现在的课堂。抓住关键词,层层深入,与学生平等对话,就像一位娓娓道来的大哥哥,总是适时示弱,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一问一答,一点一拨,一举手一投足,真是将阅读教学做到了极致。

经典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地熏陶。

经典,悠远而又深重,飘渺而又实在。与经典相遇,沾染诗的芳香,品味诗的韵味,现代与经典相遇,精彩绝妙!

为期两天半的“现代与经典”旅程就结束了。这几天,我可以说是手不停挥做笔记,目不转睛观课堂。台上的学生,台下的老师,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了这份执着,这份教育情怀。


阅读 7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