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和橹板》教案设计7

2015-07-13

23鲁班和橹板

                  

教材分析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表现了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能动手实践,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对“艄公”“竹篙”“橹板”等不熟悉,所以上课应借助插图或课件使学生了解“橹板”的用途,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课文篇幅略长,可激励学生提前预习,为上课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基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写字表内9个生字,会认识字表内9个生字地,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能动手实践,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8个生字并正确书写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鲁班地爱观察,爱思考。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明确鲁班为什么看着鸭子在水面上游泳就能发明出橹板。

教学准备

课件、板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古时候一位心灵手巧的人,他的名字叫鲁班(板书:鲁班)请大家读读他的名字。

2、 谁已经认识他了?(请学生说说课前对鲁班的了解)简介:鲁班是一位能工巧匠。他发明了很多东西,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板书:橹板。学生与“鲁班”比较并认读)谁知道橹板是干什么用的?(出示图片,学生认识橹板和艄公。)

〔点评:这个课题由于“鲁”、“橹”同音不同形而产生一定的趣味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比较记忆有较大的优势,以字音字形的比较解题导入,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

要求读准生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通句子。

联系上下文,看哪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2、(出示词语)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橹板  回家  吃力  等  已经  往  身后  忽然

圆形  鲁班  盯着  默默  驾驶  拨水  滑行

  工具  扁形

3、请学生说说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点评:学生已经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也可以根据已有经验。此时让学生说说对词语的理解以及理解的方法,不仅使学生交流了理解的词语,而且梳理了学习方法。〕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过渡:班为什么能发明橹板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说说从这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指导理解“吃力”。找出和“十分吃力”相对应的句子。(“累得满头大汗”。)记住“力”的字形。

2、启发学生联想:鲁班看到艄公这么吃力,会怎么想呢?(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联想)学生分别说说鲁班会怎么想?

3、指名读第二、三、四段。带着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这个问题到课文中读一读,找一找,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画下有关的词语。

请学生朗读画下的句子或词语。

4、重点理解:“盯,出神地看着,眼睛一亮,马上”等词语。

①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做鲁班“盯,出神地看着,眼

睛一亮,马上”等动作,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动手实践创造的美好品质。

〔点评: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

② 请大家和小组里地同学合作读读第4自然段,动手画一画鲁班发明的鲁板,深刻体会这种既省力又轻巧的鲁板给老艄公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使学生明白只有勤思好学,动手实践,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

〔点评: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识和知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

5、表演诵读第三、四自然段。

6、师: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你知道鲁班还发明了什么? 

〔点评: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7、希望大家都能像鲁班一样爱观察、勤思考、勤动手。我们回去收集发明家的故事,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板  回  等  已  往  身  忽  圆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说说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教师小结。

3、按笔顺描红。


阅读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