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至11月2日,第3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珠江路校区)顺利举行。

主持人:安徽省亳州市风华桐乡路小学 田慧慧老师


10月31日上午
桂婷婷
南京市江宁区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曾荣获全国第八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江苏省及南京市小学英语赛课一等奖,江苏省及南京市小学英语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观摩课《Unit7 Seasons(Lead-in&Cartoon time》和课后分享

桂老师的《Seasons》观摩课,以“感受诗歌之美”高起点导入,巧妙融合语言学习与审美体验。课程核心通过“看图排序-追问依据-填词悟情”等活动,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读图、推理及深度解读能力。尤其精彩的是,通过播放燕子南飞视频后引导学生自主提出“What/Why”问题,将课堂从知识传授转向激发内在探究。最后的小组合作讲故事及总结性提问,全面夯实了语言运用。作业设计紧扣课标活动观,整堂课在引导学生观察四季变化之余,更着重对朗读的指导与故事中友谊情感的体会,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朱红娣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曾获江苏省“蓝天杯”赛课一等奖、江苏省“杏坛杯”赛课一等奖、南京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南京市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观摩课《Then and now》(六)和课后分享

朱老师的《Then and now》观摩课,以“Changes”为核心,设计精妙,层层递进。
课堂以传话游戏热身,迅速切入主题。创新运用AI生成教师今昔对比,瞬间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向描述人物变化的句型操练。随后,活动重心转向学生自身,他们借助照片,用“years ago”和“now”分享个人成长,实现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应用。
话题继而从个人拓展至学校,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深化对“变化”的理解。最后,学生探讨变化感悟,并观看教师心得视频,实现情感升华,体会成长意义。
作业设置将课堂所学延伸至家庭,写“我的变化”并与家人分享学校变迁,巩固了学习成效,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整堂课将语言学习、生活体验与情感教育完美融合,是一节高效而温暖的英语课。
卢 山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教师。曾获南京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第十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
观摩课《Holiday fun》(六)和课后分享

卢老师执教《Holiday Fun》观摩课,以“对话教学”为主线,围绕“节日乐趣”展开教学。课堂伊始,通过“什么让节日愉快?”的交流与歌曲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分享“昨天”与“国庆节”经历,自然引入课题。
教学中,以听力为主要输入方式,学生通过刘涛假期的音频完成问答并绘制思维导图,强化信息提取能力。在阅读环节,学生自主找出谈论假日的句型,并两人一组进行展示,实现语言内化与输出。课程还通过观看节日视频、词语填空等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使节日美好”,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整堂课紧扣“What—How—Why”的对话教学逻辑,以听促说、以读促写,注重学生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作业衔接Story time,形成教学闭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10月31日下午
顾 洁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英语教师,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玄武区好青年,曾获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省级期刊《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小学教学设计》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
观摩课《Amazing animals(Reading time)》(四)及课后分享

顾老师的观摩课《Amazing animals (Reading Time)》中,她以歌曲导入,围绕“动物的奇妙之处”展开教学。课程通过“What animals do you know?”“你觉得动物怎么样?”等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学生模仿白鲸歌声、分角色朗读表演,课堂生动有趣。
本节课以主题为引领,以问题为主线,采用对话形式和对比手法,将鲸鱼与大象、鱼、熊猫等动物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每种动物的独特性。教师积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阅读、表演、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注重学生辩证思维发展,引导他们透过共性发现个性,传递尊重生命、发现独特价值的积极价值观,体现了学科育人的深度与温度。
黄 慧
华东师范大学江阴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江阴市教育学会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获江苏省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编委。
观摩课《My happy family》(四)及报告《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和可视化分析》

黄老师的观摩课《My happy family》,课程采用“汉堡包”教学结构,层次分明,趣味盎然。
课堂伊始,黄老师通过头脑风暴“F开头单词”巧妙引出主题“family”,并借助《Finger family》视频激发兴趣。学生围绕“What makes a happy family ”展开思考,在跟读、拼写中夯实基础。任务驱动贯穿始终:学生聆听对话,帮助Liu Tao介绍家人,总结介绍框架;通过Happy reading品读文本,为介绍内容提炼标题;继而帮助Mike完成家庭介绍,实现语言迁移。课程高潮在“猜猜这是谁的家?”活动中展开,学生四人小组热烈讨论,分享自家故事,深度思考“What makes a happy family?”——感悟到成员间的美好品质与爱是核心。最后,学生以录制家庭介绍音频为作业,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本节观摩课生动诠释了如何在语言实践中培植情感,实现育人目标。
黄老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和可视化分析》报告中指出,教学需围绕单元主题,确立育人目标与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聚焦核心问题与语言,引导学生构建家庭观念、理解主题意义,实现素养提升。
周亚文
南京外国语学校雨花学校英语教师。曾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全国外国语学校优秀教师、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荣获江苏省、南京市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南京市英语赛课一等奖。2018年11月获第九届全国小学英语赛课一等奖。
观摩课《Rainbows》(六)及报告《以语言为桥,探科学之趣-小学英语科普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周老师《Rainbows》观摩课以“探秘彩虹”为主线,融合科普阅读与语言实践。课堂以自由谈话开启,引导学生分享已知、提出疑问,并快速浏览文本锁定核心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彩虹基本信息,理解文章结构;在默读与小组讨论中探究彩虹形成原理及颜色排列规律,结合动作加深理解。教师聚焦核心语言,引导学生解释晨间三色彩虹等现象,并总结彩虹的趣味所在。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听力辨认材料、排序实验步骤,并用关键词复述过程,在向教师发出实验指令中实现语言输出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
专题报告《以语言为桥,探科学之趣-小学英语科普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小学英语科普文教学实践,提出以语言运用为核心,通过KWL表格、THIEVES结构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解码说明文结构。借助多模态资源将科学现象形象化、趣味化,并设计简化的科学实验,在真实语境中创造英语表达机会,实现语言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协同发展。
11月1日上午
王劲春
上海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兼课程开发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浦东新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获首届“上海市十佳小学外语青年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园丁奖”。
观摩课《Pet home》(三)及课后分享

在王老师的《Pet Home》观摩课上,学生通过“为宠物设计一个家”的项目任务,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学习探索。课堂以情景剧贯穿,学生先后代入孩子Min和妈妈的不同视角,在合作讨论、绘画设计中,思考理想宠物家的样貌,并直面宠物可能带来的困扰。
课程巧妙借鉴项目化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我的设想-设计-修改”的循环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协作与知识融合能力,更学会了与动物共情,理解养宠责任。王老师在课后分享中指出,其核心育人价值在于“由此及彼,理解共情”,通过情景引导、问题解决与持续改进,让理解成为表达的源泉,真正实现了知识习得与品格培养的有机统一。
刘宝杰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英语教师,2010年“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获得者,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获首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展评一等奖,首届华东六省一市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
观摩课《We love animals》(三)及课后分享

刘老师的观摩课《We love animals》(三),以“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为主线,巧妙融合语言学习与情感教育。课程以ABCDEFGS首字母动物问答热身,强化“Are you…?”核心句型。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蝌蚪遇到的动物角色。在阅读环节,采用师生共读、跟读等方式突破语言难点,并通过角色选择与情景表演深化理解,创新性地引入学生互评机制。想象环节“小蝌蚪为何寻找妈妈”自然过渡到情感升华阶段,学生运用所学语言介绍青蛙妈妈,并回答“你为妈妈骄傲吗”这一开放性问题。课后作业设计兼具实践性与情感表达,让学生绘制母亲画像并尝试介绍。整堂课体现课程融合理念,实现从对话训练到陈述表达的进阶,既拓展动物知识,又通过亲情主题引发共鸣。最后的情感分享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开放表达的平台,使语言学习与情感教育相得益彰。
沈 峰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一级调研员,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南京市名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教学大赛一等奖。
报告《教师的职业幸福与专业成长》

沈老师在《教师的职业幸福与专业成长》报告中深刻指出,教师的幸福之源在于成为“明师”——即通过不断研究自我,获得“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明白之师。这不仅是知道自己是谁、为何而教的清醒认知,更是一个持续向内探索、完善自我的生命历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践行三大核心路径:
1. 做一名学习者:将专业阅读视为“呼吸”,广泛吸纳营养(吸),并积极应用于课堂实践(呼)。通过“一课三品”剖析教学案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探索其未尽然,从“例子”中提炼规律,厚植专业根基。
2. 做一名思想者:坚持独立思考,以“一课三备”的备课流程锤炼思维。不轻易跟风,多做积极之思,让明晰的思想支配有效的行动,成为心灵自由的教师。
3. 做一名行动者:在反思与实践中,努力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支持者。通过持续的听课反思,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将内在认知转化为外在的、个性化的教育行为。
最终,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成果输出遵循着从“教”到“研”再到“文”的必然路径。唯有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并将思考付诸笔端,才能将实践智慧系统化为研究成果,从而在专业的持续升华中,实现“使自己幸福,也能使别人幸福”的崇高职业境界。
11月1日下午
叶建军
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英语教研员,《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编委。曾被评为全国中小学英语名师,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能手。教育部教学资源审定专家,上海英语教学提高项目组(SETIP)成员。
观摩课《What's amazing about plants》及报告《激活主题意义探究的FIRST KEY》

叶老师的观摩课程紧紧围绕“植物的奥秘”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从“我的树叶”引入,到对树龄、种子、根系及生长过程的层层探究,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从身边植物出发,深入理解其生命循环与多样性。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看一看、连一连、学一学”等多种任务驱动,如匹配生长阶段、观察不同土壤、描述叶片果实等,让学生在动手、观察与匹配中主动建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整个教学过程将语言学习、科学探究与自然观察无缝融合,不仅扎实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有效激发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浓厚兴趣与科学探究精神,完美诠释了在真实语境中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报告中,叶老师指出,词汇是意义的基石,脱离主题的词汇教学如同“缘木求鱼”,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为解决教学中机械呈现、活动低效等问题而使用“FIRST”模型:聚焦主题核心词,融入真实语境,构建语义网络,搭建运用支架,最终实现迁移内化。该模型以深度词汇教学为引擎,推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主动探究,让词汇成为学生思想表达的砖石,激活课堂的无限可能。
宫文胜
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教研室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获全国优秀外语教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江苏省赛课特等奖,正式出版专著2本,25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16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观摩课《SimaGuang broke the wat 》(六)及报告《基于新课标阅读教学核心理念的思考与实践》

宫老师的观摩课《司马光砸缸》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读写思辨深度融合的教学范式。课程始于图文关联,引导学生浏览图文、厘清脉络,为理解奠基。进而通过信息提取活动,如选词填空、标注动作,锤炼学生捕捉与处理细节信息的能力。核心环节聚焦思维发展:通过划中心句、概括段意训练逻辑性;通过比较人物反应、揣摩心理活动,培养比较分析与共情思辨能力;借助情节预测,激发推理与想象力。课堂更将输入有效转化为输出,以读促写,以演促悟:学生为人物添加话语并表演,深化了对角色与情节的体验;最终升华至价值判断,通过探讨对司马光其事的看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整堂课环环相扣,将语言学习、思维训练与品格养成无缝衔接,充分体现了“在做事中学习”的核心理念。
在报告中,宫老师特别强调指出,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应超越单一读图,着力引导学生图文互释,在观察、猜想、表演中发展思维与表达,感悟故事内涵,实现语言学习与品格塑造的深度融合。
11月2日上午
郭 翔
南京市玄武区小学英语教研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评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2011年入职以来,获江苏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初中英语组)、江苏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江苏省信息化能手大赛特等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七篇,人大复印全文转载三篇,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一项。
观摩课《Unit6 Weather》(四)及课后分享

郭老师的《Weather》观摩课,以“天气”为主线,构建了一堂生动高效的语言实践课。课程伊始,一首“Does Johnny like rainy days?”的歌曲点燃课堂,学生在演唱中自然融入英语氛围。核心环节紧扣卡通故事,郭老师通过“默读体会-合作填空-品读感受”的递进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Bobby探望生病好友Sam的故事情境。学生们不仅完成了语言知识的建构,更在推测Bobby感受、想象爸爸会说什么的开放讨论中,发展了共情能力与逻辑思维。随后的角色扮演将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小组运用目标语言生动演绎对话,实现了从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化。课程最后从文本回归生活,通过讨论真实天气及活动,引导学生感悟“Enjoy every different weather”的积极生活态度。整堂课融歌曲、故事、合作、表演于一体,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在有效互动中运用,充分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艺术。
课后,郭老师分享了P-P-P教学原则:Cartoon Time教学新视角。该原则倡导Cartoon Time教学应全景规划,融入单元整体,以问题链串联;以图启思,利用视觉素材激发兴趣与深度参与;以生为本,尊重差异,提供分层任务与自主探究空间,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同发展。
田湘军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教育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曾获第二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教育软件大赛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竞赛特等奖。
观摩课《The Zoo》(四)及报告《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在《The Zoo》观摩课教学中,田老师通过"Look and answer"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发现Larry父子经常去动物园观察动物,这正是Larry想为爸爸画画的灵感来源。在"Read and think"环节,孩子们发现Larry画了六种动物,巧妙的是猪的形象实为爸爸肖像的幽默变形。当学生通过图文细节读出爸爸眼中闪烁的泪光时,便自然领悟了亲子情感的珍贵。
最后的"Task time"动物机器人设计大赛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运用所学句型合作创作,在"It has... It can..."的句式中迸发创意,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整堂课也展现了"观-读-思-创"的教学智慧。
报告强调,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纲,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加强单元整体教学、深化语篇研读,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确保育人为本,技术赋能,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结 语
为期三天的教育盛会圆满落幕,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结束,更是无数珍贵回忆与精彩瞬间的永恒镌刻。在这短暂而充实的时光里,热爱与情怀相遇,思想的火花在英语课堂上熠熠生辉,照亮了每一位参会者的心灵,也点燃了我们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情与追求。在响应新课标号召,争做新时代先锋的教学路上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