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至2日,第38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在南京高楼门饭店顺利举行。

主持人:安徽省亳州市风华小学 李雅君


11月1日上午
桂贤娣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著名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巾帼标兵、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等称号。曾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界十大名师、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湖北名师,是湖北省第八届党代会代表。
报告《用情用智、享受教育》

桂贤娣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分享了其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育人智慧。她倡导教师应持续自我提升,致力于让学生实现“学业进步与快乐成长”的双重目标,强调教学需贴近学生实际,深入了解学情,因班施教,并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她指出,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传授,还需融入生活常识与品格培养,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体验中成长,同步积累写作素材,实现“有内容可写”的作文能力提升。桂老师始终秉持以爱育人的理念,坚持每周自省:“爱学生吗?懂爱学生吗?学生感受到爱吗?”其富有温度的教育实践曾获央视教师节专题报道的广泛好评。
郭其俊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首任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校长评传第一人”。
报告《看见德育》

郭其俊老师以“AI时代下的中小学德育”为主题展开深入阐述,从百度至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切入,系统剖析了其对德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他强调,“只有真正看见儿童,德育才得以发生”,指出教育者应观察行为、理解意图、体察需求,从而深入学生内心。郭老师进一步阐释,德育涵盖政治、思想、道德、心理与生涯教育,其核心在“育”而非“德”,学生始终是德育的主体。德育也并非学校的孤立工作,而是全部教育的起点与归宿。他倡导新时代德育应转向“以文化人、以武化人、以美化人、信仰化人”的新路径,推进研究型德育实践,提升育人实效,真正回归教育本质。
郭文红
南京明道学校高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南京教科所“科研型班主任”培训讲师,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的课题研究。长期担任班主任,追求富有人性的教育,热爱孩子,富有智慧,被表彰为2014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报告《比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懂孩子》

讲座伊始,郭文红老师通过两位教师身边的真实学生案例,深刻揭示了教育工作者常因学生行为而产生情绪反应,并易将孩子的“问题行为”归因为故意对抗的认知误区。她指出,作为专业教育者,首要任务并非急于纠正行为,而是深入理解行为背后的成因。真正的教育始于对儿童的全面了解,这需要持续地观察、研究,读懂其心理状态、认知水平与情感需求。郭老师强调,当我们能够洞察孩子的行为、理解他们的语言、把握其认知特点,便会领悟:“你眼中的问题,往往是他人自行寻求的解决方案。”唯有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教育才能从理解走向包容,以心疼取代责备,凭借专业智慧与深度共情实现育人实效。本场讲座为教师践行科学育人提供了深刻启示。
11月1日下午
田冰冰
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全国知名班主任,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全国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基础教育评估专家,杭州市督学。田老师多年致力于班主任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善。著有《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小学生激励性评语 600例》等。
报告《成熟班主任的五步修炼法》

田冰冰老师系统阐述了教师从合格走向优秀的五大核心素养,为专业成长提供了清晰路径。田老师指出,实现这一跨越需把握五个关键:整体规划、做大格局、二度反思、团队共赢、物化成果。她尤其强调“整体规划”是根基,教师需从“顺势而为”转向“有意识而为”,并最终内化为“无意识坚持”。她结合自身经历,鼓励教师敢想敢干,在规划中兼顾学生成长与自我提升。针对如何有效规划,她提出了“核心节点剖析”、“人物共同成长”等四个独特视角,并分享了基于学情调研、重点工作及难点突破的实操策略,如“新生家长学堂”课程设计。整场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极具实践指导性,为参训教师指明了专业化发展的行动方向。
高金英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首届宏志班班主任,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教育界誉为“宏志妈妈”,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报告《AI时代,如何守住班主任的魂》

高金英老师首先指出,面对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她强调,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要竭力了解学生,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尊重赢得尊重,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针对如何“守魂”,她提出三大路径:调整心态,永葆教育激情;弘扬师德,坚守立德树人;积累知识,不断丰富自我。在课堂教学中,她倡导贯彻赏识教育,关注非智力因素,让学习贴合学生本能。面对AI时代的挑战,高老师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储备库”,善用智能工具如DeepSeek减轻负担,但核心始终是守住教育的“魂”——以爱与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师德。整场讲座深刻阐述了如何在科技浪潮中坚守教育本质,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务实有效的专业引领。
11月2日上午
吴小霞
重庆市兼善中学班主任,全国知名班主任。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北碚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曾获重庆市教育教学案例特等奖,重庆德育方案一等奖,全国卓越班主任征文特等奖。担任过初、高中各类班级班主任。出版《班主任微创意》《班主任小智慧》等著作九部。
报告《用创意流程解放班主任》

吴小霞老师聚焦家校合作,为革新传统家长会提供了全新思路。吴老师直击当前家校教育理念差异的痛点,提出让“家长会成为节日盛典”的创意理念。她系统构建了创新家长会的完整流程:会前,营造节日氛围,提升参与期待;会中,通过“感知-明晰-运用-扩展”的创意逻辑环环相扣,引导家长在对比中感知语言魔力、学习科学沟通公式与表达程序,现场解决棘手沟通难题;会后,延伸设立“家长鼓励训练营”,持续赋能。讲座中,吴老师更通过扑克游戏等互动表演,让教师们亲身体验沟通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家长和孩子之间从“单向传达”走向“双向沟通”的变革价值。此次分享为构建家校“三向奔赴”的育人新格局,提供了具体、生动且富有深度的实践路径。
陈 宇
南京市第27中学化学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班主任国培项目授课专家,《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和专栏作家。出版《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十讲》《学生可以这样教育》《教育如此美好》等多部个人教育专著。
报告《班级的自主管理策略》

陈宇老师系统分享了如何通过“去中心化”管理,将班级还给学生。他认为班级自主管理的本质应该从“班主任做主,学生帮助”转变为“学生做主,班主任帮助”,实现班主任控制最小化的学生自治。他指出,这种模式之所以最佳,在于它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满足其“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三大成长性心理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陈宇老师提供了清晰的“2+1”实践路径:构建以“小组为中心”和“管理团队为中心” 的两条管理线,通过定岗定人定责,让更多学生参与管理,激发责任感;一个关键机制则在于坚持召开每周例会,确保体系持续运转。这场讲座为班主任如何科学“放手”,培养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人,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系统方案。
结 语
为期两天的活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和精彩的瞬间。专家们围绕班主任核心育人职责,通过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为参会老师们梳理出班主任教育的实践方向。教育创新的活力源于持续对话与实践转化,此次研讨既凝练了既有经验,亦为未来的探索注入了新动能。相信与会老师们一定能在未来,以匠心深耕育人沃土,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共同绘就教育的高质量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