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音乐(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顺利结束

2024-05-12

2024年5月10至12日,第3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音乐(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珠江路校区顺利举行。主持人 安徽省六安市在紫竹林小学 赵娜娜老师.jpg

主持人 安徽省六安市在紫竹林小学 赵娜娜老师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的王苗苗老师.jpg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王苗苗老师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的关倩倩老师.jpg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关倩倩老师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柯菲老师.jpg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柯菲老师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鹿丹老师.jpg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鹿丹老师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杨宇老师.jpg

主持人 凤阳县代海荣名师工作室  杨宇老师

1715311294822449.jpg


5月10日上午

吴青叶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留美博士。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本科、硕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博士)。专业领域为作曲和钢琴,作品获得中国、美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际国内奖项10余项,多部作品被收录入上海音乐学院教材、被美国作曲家协会和美国音像公司收录出版。多部作品入选美国、乌克兰等多国各类音乐节及学术活动。

报告《关于中美小学音乐教育差异的思考》

吴青叶.jpg

吴老师结合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讨论音乐对人生与社会的意义与功能。音乐学习需要侧类旁通,音乐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厚,能够启发对美的感受,音乐与艺术之美饱含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渗透,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美。吴老师还提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优势有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内容详实、系统化,包含各方面的知识,具有对培养学生良好审美、创新能力等的支持作用,音乐教师要构建音乐学科的学科自信,提高音乐对学生思维方式、习惯、审美的影响,相信自己的能力、音乐的力量、学生的潜力,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以及对下一代和社会的责任感来培养全面的人。


冯娇丽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黄美华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南通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观摩课《与春共舞》(四年级)

冯娇丽.jpg

冯老师导入小种子破土而出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模仿种子发芽,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创“小鸟飞翔、小鸟捕食、草地欢跳、梳理羽毛”等动作表现春天,课堂上冯老师扮演春风姑娘的角色,带领学生在舞动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关注同头异尾、同音反复、波音记号等音乐要素,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想法与情感,体会舞蹈与歌声中的春天,感知打击乐器的特色,感受创作的乐趣,增强编创信心。冯老师提出音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落实核心素养,将课程内容结构重组,音乐是舞蹈创作的灵魂,在舞动中做、学、创,结合生活情景创设表演生活故事,从学生角度出发想一想与构一构,完成音乐与舞蹈的共情与共鸣。  


黄美华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基础教育指导委员音乐学科专家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省、市音乐教学比赛一等奖,编写小学音乐,任分册主编。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观摩课《跟着音乐去旅行》(四年级)

报告《指向文化理解素养的语境式大单元学习》

微信图片_20240512191117.jpg

课堂上黄老师带领学生沿着天山领略新疆的异样风情,聆听乐曲中小提琴的音色与丰富的演奏技巧,感知音乐中的春天,进行民族化的探索。黄老师提出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借助支架创设音乐原初历史语境和再造文化语境,引领儿童角色参与,建构知识、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理解育人范式,音乐的文化理解依托于文化语境,教师要从音乐中的文化入手,而又不失音乐性;发掘音乐中的文化,引导学生用文化的声音去歌唱;将音乐知识融入文化中,用文化去理解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探寻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密码”,丰润儿童的情感体验;根据文化主题整合音乐作品,拓宽儿童的文化视野;用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学习音乐,提升儿童的音乐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文化语境音乐教学新样态,提升育人成效。


5月10日下午

张  可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音乐教师,工作以来,承担多节区级及校级公开课,在区赛课、基本功比赛以及微课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多篇文章在教海探航和市区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及发表。

观摩课《博物馆之旅——走进沂蒙》(三年级)

张  可.jpg

张老师创设“博物馆之旅”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在沂蒙山馆感受山水相连、春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在沂河馆体验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踏实劳作的欢快场面,在沂蒙文化馆发现柳琴的发展历程,与琵琶相比柳琴更加清脆、细腻,音域较高,留下旅程印记,最后完成沂蒙文化节展演结束旅程,在一片辛勤繁忙的春耕景象中发现《沂蒙山小调》的豪迈和《春到沂河》的柔和舒展,由欢快活泼到舒展连贯,感受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张老师提出音乐教学要深度剖析课堂,营造真实情境,展开探究性活动,沉浸式理解文化底蕴、感知音乐要素、进行学科融合,与劳动、美术等学科有效融合,创造沉浸式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尹润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音乐教研组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小学音乐教材编委,江苏省教育学会音乐与舞蹈分会理事。曾获江苏省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三次获得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7年获全国赛课二等奖、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张红宁  南京市南昌路小学副校长,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音乐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实验学校负责人、骨干教师。

观摩课《侗乡音韵》(四年级)

尹润萍.jpg

尹老师从侗族大歌的嘹亮激昂到侗族小歌的温婉细腻,再到侗族乐器的独特韵味,进行一一详细的解析,在《蝉之歌》、《初到贵村》、《松鼠歌》、《小山羊》等一首首侗族音乐中使学生深入了解侗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对独特的民族音乐有全面的认识,加深对侗族民族文化的认识。课堂上尹老师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演唱和演奏的示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丰富的音乐知识,感受侗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尹老师还提出音乐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音乐文化,提升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张红宁

南京市南昌路小学副校长,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音乐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实验学校负责人、骨干教师。

观摩课《苏木地伟》(五年级)

张红宁.jpg

张老师用接龙、对唱、即兴模唱及动作体验等不同形式方法,采用三种不同体验式歌唱方法包括情境体验理解音乐内容、旋律体验理解音乐结构、内心听觉体验唱好歌曲旋律,让学生学习和唱好歌曲,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用悠扬爽朗的歌声表现彝族祝酒歌的风味。课堂上张老师创设情境,营造载歌载舞的活动场景,学生在一声声“请喝一杯酒呀!”的歌声中体验传递酒杯、干杯的动作,感受彝族原生态歌曲的音乐风格,在边唱边走边体验敬酒的活动中感受彝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张老师还提出通过场景的创设,提升学生参与度,打通教学各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5月11日上午

储百春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美育主任,高级教师,北京市音乐学科骨干教师,2012年被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培训团专家,人教版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用书编委,“首都基础教育原创优质资源”音乐学科评审专家,海淀区“四有”教师标兵,海淀区艺术之星,海淀区音乐教研基地负责人,海淀区兼职音乐教研员。曾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一等奖。

观摩课《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

储百春.jpg

课堂上储老师巧设三个问题“第一部分引子出现了几次?第二部分情绪上有没有发生变化?第三部分有什么特点?”,带领学生一起聆听音乐、欣赏视频和木琴演奏、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片段节奏特点,认识木琴,感受手风琴和木琴的音色特点,建立骑兵形象与乐曲的联系,感受骑兵自豪潇洒的形象,将节奏与生活场景关联,发现节奏在表现音乐形象中的作用,可表现生活中的形象,感知蒙古族音乐元素。储老师提出音乐教学要在聆听中找到乐曲,找到教学“窍门”,知识蕴含在慢听、反复听、联想听、动起来听中,掌握和理解知识是一个过程,教育为学生服务,提升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音乐,让课堂自然发生。


张羽妙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音乐教师,承担多节省市区级公开课,在区赛课、基本功比赛以及微课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多篇文章在教海探航和市区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及发表。

观摩课《彝家娃娃真幸福》(一年级)

张羽妙.jpg

张老师创设三个“旅游攻略”的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彝族的白衣白帽、银项链饰品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体验火把节的热闹场景,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展现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文化。课堂上张老师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动作和表演来理解和表达音乐,分组合作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发展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发现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素养,让音乐的种子在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陈  璞

上海市川沙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浦东新区音乐名师基地主持人、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基地主持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等。著有《最美,艺术课》《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音乐名师成长启示录》等专著。获搜狐教育“年度变革力教师”、西南大学“伶俐美育基金”优秀奖等。

报告《小学音乐教师的论文写作指导》

陈  璞.jpg

陈老师提出论文写作是总结和梳理之前的教育实践内容,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阅读是最便捷的学习导师。音乐教学论文写作中需注意的问题有论文题目的选定,可基于特色和能力,选题的来源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教学未来的工作方向、研究指南、当前学科领域中热点及焦点问题“单元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大概念、大问题—跨学科—项目化”,文献检索和综述,论文提纲的拟定,论文的写作,论文的修改。陈老师还提出投稿的技巧包括了解刊物的风格,防止“撞车”,把握投稿时机,注意引文的规范性,一次只投一篇,做一份投稿记录,注意投稿形式,写一封投稿信。好论文是改出来的,只要心向阳光,努力成长,就一定能够拥有自己的音乐教育春天。


5月11日下午

林  琼

浙江省杭州市长阳小学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师,拱墅区运河名师,拱墅区首届“有温度的课堂”先进教师。曾获2014年度省级优课;杭州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省、市、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

观摩课《春之声》(二年级)

林  琼.jpg

林老师围绕春雨和鸟鸣,从春雨的春色探索到节奏型选择再到春雨意境探索,在对比感知“布谷”中体验并表现“啾啾”,在嘀嗒的雨滴声、沙沙与哗啦的雨声、轰隆隆的雷声中进行师生合作,巧借丝巾,模仿春天万物生长的景象,表现不同的节奏型,根据《大树妈妈》的歌曲情境内容为其添加春天的不同声音,完成生命节奏的律动体验。林老师提出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类艺术实践,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有跨界联系,与知识技能、音乐经验、音乐文本有内部联系,用艺术表现演唱与识读,表现节奏型、音调型等的音乐要素,实现语境化感知、表现与探索。


梁小佩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教师,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拱墅区运河名师。浙江省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三届亚洲国际合唱节最佳钢琴伴奏奖,第八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最佳钢琴伴奏奖。

观摩课《春之歌》(四年级)

梁小佩.jpg

梁老师融合古诗《绝句》,让学生通过创编并模仿不同节拍不同节奏的黄鹂鸟叫声,体会“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境,聚焦三种常用的节拍和紧凑或宽松的节奏型,感受春天的音乐因不同的节拍与节奏呈现出的不同画面,完成寻春、鸣春、探春三个模块的学习。梁老师提出音乐教学可用任务驱动,实现合学探究,聚焦节拍节奏,从单首音乐作品到单元再到整体最后到整个学段进行对教材的关注,使音乐素养形成序列比、渐进式的整体,同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不同的观点碰撞出更多的创意和想法,诠释“还教于学、还学于生、还生于人”的三还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知识、能力、方法的内比与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学习力。


姚丽雅

杭州市拱墅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教研员。先后承担十余项省市课题并获奖,七十余篇论文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并出版专著2部。指导优质课获全国赛课一等奖、指导部优课8节、指导多篇论文全国获奖。 

观摩课《春之景》(五年级)

报告《三重逻辑:核心素养落地的音乐课堂层级转化》

姚丽雅.jpg

姚老师联系文人眼中的春天、画家眼中的春天和音乐家眼中的春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要素变化对情境表达的作用。姚老师提出音乐学科的三项核心内容为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文化语境、音乐与其外部联结,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与联觉反应能力、乐感与音乐美感表现能力、迁移与运用能力,实现思维转化、文本转化、实践转化,音乐素养指向音乐情感即基本情感、音乐认知即基础知识、音乐经验即关键能力,设置一体化的课程,以学科实践推动知行合一,以深度学习撬动认知、技能、情感的整体建构,以综合学习关联知识、自我、环境的相互作用,展现认知与体验、情感与表达、创意与实践的三个维度,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以乐树德。


5月12日上午

李  丽

高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音乐名师基地优秀学员,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属小学德育主任。遵循“玩中学、学中玩”的音乐教学理念,形成“亲切不失严谨,活泼而又有纪”的教学风格。曾荣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一等奖”;连续三届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

观摩课《竹子冒尖尖》(二年级)

李  丽.jpg

李老师以“亲情”为主线,搭建“竹林”情境,设置“节奏躲猫猫”的小游戏,运用听、律动、演奏、诵读等方式感受体验表现三拍子的节拍韵律,让学生画唱旋律线,了解旋律走向及特点,在音乐中感受和谐温馨、亲密无间的友情,感受家乡亲,传递祖国一家亲的概念。李老师提出音乐教学要立足课标、立足音乐本体,将相关音乐技能与人文知识进行有机渗透,进行资源整合,丰富综合表演形式,适时调整学生状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表现能力,让学生在拍一拍、演一演、唱一唱、跳一跳中完成从生活语言到音乐语言的转化,在教学中实现情感铺垫、激发、体验和升华,达成玩中学、学中玩、学中创的目标。


谢晓梅

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教育学会音乐专委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首批教学专家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首批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第二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报告《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观察工具构建》

谢晓梅.jpg

谢老师倡导平等对话的教研文化,教研目的不是写句子,而是写逗号,体现在后续的行动中,教师通过自我实践反思、观摩学习、上公开课三个方法实现教学课堂教学成长,观课议课致力于从对自身经验的解放、对专家权威话语的解放、对现有实践课堂的解放等方面解放拓展空间。谢老师提出教师要构建具有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的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发现课堂,包括肯定的乐观主义的判断、质疑和否定的、新的发现和选择,任务清单有确定观察重点;结合实践经验,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量表;进入课堂,在试用中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形成科学的观察工具。


蔡沁耘

重庆两江新区鸳鸯小学音乐教师,重庆两江新区中小学美育谢晓梅名师工作室成员;重庆两江新区骨干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获得者;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一等奖;重庆市音乐美术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重庆市首届地方音乐赛课一等奖。

观摩课《满箩谷子满箩歌》(四年级)

蔡沁耘.jpg

蔡老师设计说童谣、唱童谣、奏童谣的三个板块,创设音乐旅行的情景,用重庆方言诵读童谣,并使用金钱板伴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金钱板及其打法,提问“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蔡老师通过节奏诵读童谣、演唱原创歌曲《满箩谷子满箩歌》,引领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在劳动活动“打谷子、喊号子”中感受趣味节奏,感受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信。蔡老师提出教师学教传统民歌需抓重点,教学设计中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舒适,自然融入课堂,学会与生活情境的链接,落实音乐核心素养。


结     语

为期三天的活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和精彩的瞬间。当热爱与情怀相遇,思想的火花,一定会在音乐的课堂上熠熠生辉。相信在观摩名师课堂之后,参会的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初心,在响应新课标号召,争做新时代先锋的教学路上越走越远!


阅读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