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现代与经典(苏州)小学数学活动圆满落幕

2023-04-16

2023年4月14至16日,第3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苏州湾实验小学顺利举行。
















4.jpg

🔺主持人:张弛 河南驻马店第十小学



4月14日上午

吴正宪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民进中央委员,东北师大和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数十年来,扎根课堂实践,立足儿童立场,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完善了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体系。主持“儿童数学教育研究”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获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基础教育界产生巨大影响。

执教观摩课:《数量关系教学—“归一问题”》,三年级学生

主讲报告:《“数量关系”主题教学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吴老师从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悟解决速度问题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由模糊到清晰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建模的过程虽然比较复杂,经过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得以理清思路。吴老师的课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孕育,更需要情感的灌溉,构成和谐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课堂。吴老师善于制造、把握、激发矛盾,让学生的思维在 跌宕中升华,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受着新知!吴老师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童趣。

课堂和报告都围绕数学学习的一致性,从具体的生活中抽象出来,让学生有模型意识,再用抽象出来的规律再去解决千千万万个具体问题。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这样的数学学生更容易懂,这样的学习对学生以后遇到更高阶段的复杂问题有深厚的基础支持和思想能力支持。吴老师就数学教学的一致性、结构化,阶段性三个版块进行具体阐释,为数学教学改进发展的方向指明道路。

1.png

🔺吴正宪老师执教观摩课


强震球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江阴市首批名教师,市兼职教研员。先后获得江阴市、无锡市和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第一名。近50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等发表。主持多个市级课题研究,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小学教学》、《教育视界》封面人物。

执教观摩课:《常见的数量关系》,四年级学生

课堂开始,强老师以轻松的话题活跃气氛,让孩子们主动提问。通过不同数量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们探索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们依次说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搭建起关于数量关系更明晰透彻的认知结构。在互动过程中,强老师特别擅长挖掘学生发言的闪光点,使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结构保持一致,确保听、想、说、写四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们在课堂上频频担任小老师,给妙趣横生的课堂锦上添花,强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穿针引线,串通各数量单位的关系,让学生主动找到“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的概念,水到渠成地总结出运算公式。学生们根据路程单位的学习,学会举一反三,又引申出生活中价格的运算方法。整节课问题与问题之间过渡自然,教学内容层层深化,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强老师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为理解学生而教学”,用火一般的激情鼓舞着在场师生。

在课后总结中,强老师强调讲“原理性理解”和“经验性理解”相结合,通过模型构建,臻于完善地达到“文化性理解”

2.png


🔺强震球老师执教观摩课


罗鸣亮

福建省教研室小教室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首批省培专家.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主持研究的“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教学》、《教育视界》、《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封面人物,被聘为《小学教学设计》编委、人教版小学数学培训团专家。出版个人专著《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目前正主持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执教观摩课:《分数与除法》,五年级学生

主讲报告:《说理,让核心素养落地》

无知者无畏,罗老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让对分数概念模糊的学生大胆发问,提出认识数学概念的疑惑。随后在展示学生作业的环节,罗老师让学生们依次分享,数形结合地解析分数,慢声细语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讲分数和小数联系到一起。在课堂轻缓的节奏里,罗老师敏锐善察,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对教学的跟进程度,让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思考比较,通过观看其他同学的解题过程温习概念。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运算感到困惑时,罗老师用形象的分饼例子辅助理解,将分式的运算变成贴近生活的直观的形式。学生们在彼此的交流中逐渐理解老师的用意,做到游刃有余地掌握关于分数简单运算的基本方法。

课后总结时,罗老师用幽默的譬喻,精准地表达以激发学生好奇为重点的课堂核心,以人“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的四大天性设计课堂,让学生形成好求甚解的思考路径,完成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飞跃。从一到分,从分整合出提现整体性的一,罗老师以教学的互通性突破了算数的封闭性,让学生贯彻始终地理解分数。

3.png

🔺罗鸣亮老师执教观摩课




4月14日下午

张菊荣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苏州市特级校长,知名教改专家。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特聘讲座教授,人大复印报刊《中小学学校管理》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主题化课堂观察”等研究影响广泛,发表论文200多篇,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主讲报告:《明明白白上好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课堂》

张菊荣老师带来一场主题清晰的报告,强调“明明白白”是好的教学的起点,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不是检验老师的教,而是让学生学会。简明扼要的开头后,张老师具体阐述了课程中“学”“学会”“学会评”的重要性,建议各位教师要从备课,授课,评课三个方面讲求清楚明白,目标纲领清晰。教师教学应注意层级划分,以此为零部件服务于整体的教学任务。张老师在报告中分享了生动的案例,针对课堂内容缺乏目标的问题着重提出解决方案,不仅要让教学内容有目标,还要注意教学要素的关联,让教学目标“认祖归宗”。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抓住课堂的本质和核心,把教学评价嵌入教学活动,收集评价,反馈评价;而对上课环节的力求明白,张老师结合教师上课时和学生互动的案例,批评了碎片化的教学模式,主张应开拓多元分享,锻炼思维的教学模式,创造课堂“四现象”:让儿童创造信息、穷尽思维可能、整块学习时间、同学成为同学。张老师的报告既汇集了高屋建瓴的理论方法,又能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实用地分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借鉴意义。

4.png

🔺张菊荣老师作报告


贲友林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视界》数学教学版执行主编,南京市贲友林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出版《此岸与彼岸》、《此岸与彼岸2》、《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等专著。

执教观摩课:《比的认识》,六年级学生

主讲报告:《数学课堂: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贲老师以几个有趣的学生案例开始了观摩课。学生分享自己认识的生活中的比并作出解释,贲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互动,互相点评。通过假设不同的情境,贲老师让学生依次发言,在说的过程中纠正错误或模糊的概念。在贲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能主动提出“比能否是负数或小数”“两个数相比是否就是两个数相除”等精彩问题。随着教学计划的顺利展开,贲老师主动发问,让学生们将加减法运用到比的计算中,重复模拟不同的比,观察各个比之间的变化差异,通过层层提问明确“比是关于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均等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以紧锣密鼓的节奏调整对比的运算。贲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质朴平淡的教学风格教会学生踏踏实实的知识。

在课后总结时,贲老师轻松自如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学生纠正“错题”的案例,为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表现感到由衷欣慰,强调要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养成锻炼思维的习惯,以思维的进步为学习之动力。

5.png

🔺贲友林老师执教观摩课


蔡宏圣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长期参加小学数学的教材建设,担任苏教版两套小学数学教材编委,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客座导师,曾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教育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教育类书籍三十多种。

执教观摩课:《倍的认识》,二年级学生

蔡老师在课堂开始,用生活案例让学生比较鸡蛋和酸奶数量的倍数关系,探讨同样的“一倍”有什么不一样,引发学生对倍数的好奇。在圆片和三角形倍数比较环节,蔡老师用小例题互动让学生理解多倍的含义,鼓励学生结合以前和现在的知识比比数量关系,最终让学生明白“几倍就是几个一样多”的关于倍数的数量关系。

在课后总结时,蔡老师将倍数关系归结于相等关系或不相等关系,希望通过这节简单的小课,让学生回到认识“一”的步骤去认识数量关系。蔡老师表明,通过数数理解的方式,能让孩子明白多样方法在本质上的相同,记住倍数概念最核心的部分。

6.png

🔺蔡宏圣老师执教观摩课



4月15日上午

张齐华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南京市小学数学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封面人物,并在《小学教学》开设专栏。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教学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参与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执教观摩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五年级学生

主讲报告:《社会化学习:以方式变革促减负增效》

张老师将温和儒雅的气质带入课堂,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积极讨论。在认识数对时,张老师要求学生说出新方法,新想法,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激励学生集思广益。一双双小手在课堂上踊跃地举起,张老师调动课堂,让学生们轮流上台分享想法,从答案中发出新问,用幽默诙谐地语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们感受方位的实际意义。学生们在讲台前大声朗读,从一遍遍的提问中巩固知识,甄别“北偏东三十度”和“东北三十度”,点和线的区别,最终获得从面到线到点不断精确的位置确认方法。小组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们细微的错误得以一点点拨正。整节课设置精巧,张老师稳中求新的教学风格使课堂高效高质量推进,令方位知识从解题,分享,评改订正的环节中牢固构建。

在课后总结时,张老师针对学生虚假而浅表的学习问题分享心得,系统评价了不同学习方式的思维含量,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悬殊对比借助数据呈现出来。随后,张老师通过调侃小视频的形式一针见血点出课堂教学“一言堂”的问题,表明“让学习真实发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听懂,学会。

7.png

🔺张齐华老师执教观摩课


周卫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师范大学小教系、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国培班卓越团队指导教师。一直扎根在教学第一线,提出“为品格而教”“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等教学主张,形成了“儿童立场,灵动自如,深刻隽永”的教学风格,出版个人专著《应答与建构》。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获全国大奖。《江苏教育》《教育视界》《小学数学教师》等十多家媒体对他的研究成果和成长故事进行封面人物介绍。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论文500余篇。

执教观摩课:《认识负数》,四年级学生

观摩课开始,周老师耐心的让学生们观察起负数,说出负号和减号的区别,分别列举出负数与正数。在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后,周老师让孩子们主动发问,讲出自己对负数的疑问和思考。轻柔慢缓的节奏里,周老师以温文儒雅的风姿将关于负数的小故事递给学生,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学生观察黑板上数轴的方向,在头脑中更清楚地确认负数的位置,周老师辅助学生,引导学生,为课堂的自主学习留足空间。课堂上所有问题围绕生活,学生不断探索,发现负数在日常应用中无处不有,自然而然领悟学习负数的必要性,明白负数作为正数的相反的重要存在。借助体育课量身高的小故事,周老师带领学生认识到,负数还是和自定标准相比的不足,存在在一种相对的范畴中。师生在讲台上共同完成负数的运算,周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们观察小数减大数得到负数的算式特点,突破减法运算时小数减大数的思维定式。

课后总结中,周老师分享了新课标关于负数学习的变化,授课时强调负数突破减法封闭性和对正数的相反的两点教学核心。

8.png

🔺周卫东老师执教观摩课


郑毓信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21世纪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

主讲报告:《从<课程标准>到“数学教学的关键”》

郑老师在报告开始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数学课程课标》的局限性,过分强调课程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学的问题,针砭时弊地提出建议。郑老师认为,数学课标应在教学建议板块划分重点,说明重中之中,集中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的深度学习应在多种形式中探索创造,通过折纸、魔法等小游戏丰富趣味。郑老师的报告始终围绕多元化之后的统一标准进行探讨,从教学设计、理论组织、课堂实践、课后反馈等多方面总结经验,启发教师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告诫教师要采取坚定的教学中心和立场,当务之急是“化多为少,化繁为简。”,理清数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年轻教师应不满足于新课标的规定,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有效性。

9.png

🔺郑毓信老师作报告




4月15日下午

林 俊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副校长,全国首批、江苏首位小学数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2021年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封面人物,倡导“差异发展”的教育主张。在《中国教育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小学数学教师》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

执教观摩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五年级学生

林老师让学生们首先思考圆柱的形体,选择看、触、描、量的方式熟悉圆柱的周长,从而确立圆柱的地面和侧面。学生们将圆柱的侧面和矩形联系起来,通过观看动图了解圆面和体积的关系。在认识圆柱的高时,林老师鼓励学生将以前学过的图形知识融会贯通,理解高由无数个点构成。认识圆锥时,林老师要求学生们观察圆锥的侧面与顶点,通过教具和与圆柱的比较区分圆柱与圆锥的异同。学生在林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圆柱怎样变成圆锥,知道了怎样可以得到圆台,知道半圆旋转后可以得到球体,最后归纳出“面动成体”的结论。纵观整节课,林老师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准备了丰富的学具,通过课件动静结合和层层递进的精心预设,使学生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面,圆柱和圆锥的高,并深刻理解了圆柱和圆锥是由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得来的,由此总结出"面动成体"。林老师深入课堂,抓根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质,理解图形的本质,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png

🔺林俊老师执教观摩课


沈伟英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江苏省“杏坛杯”优质课二等奖,苏州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二等奖,吴江区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区A级、2A级优质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执教观摩课:《分米和毫米》,二年级学生

沈老师用一段体现吴江建筑高度变化的视频开始课堂。学生们进入小组“你比我评”互动,用比划和丈量认识长度单位。沈老师让学生们轮流发言,举例说出厘米和分米,毫米之间的单位关系,并用直尺选择三个物体测量。课堂上沈老师认真耐心,让学生们联系实际,估计长度单位,在估算时对物体形成大致的长度感觉。通过一次次估算的小习题,学生不断巩固已有的长度知识,在课堂上和沈老师积极互动,异口同声回答估测结果,经过讨论检验自己估测的准确性。整节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天马行空的测算方法让师生间的互动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沈老师擅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课堂的学习渐入佳境。

在课后总结中,沈老师表明希望利用这节课让学生建立对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长度单位整体的认知关系需要在多次练习中得到锻炼,在变化中找不变。

11.png

🔺沈伟英老师执教观摩课


徐长青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内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学会现代学校联盟国家级指导专家,天津市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基地导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数学教改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当代简约教学的创立者和倡导者。

执教观摩课:《乘法分配律》,四年级学生

主讲报告:《核心素养导向的简约教学结构性优化》

徐老师的课堂从简单的口算出发,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活跃学习的状态。徐老师给出一个图形面积的小例题,让学生们自行发问,探寻不同面积的测算方法,将加法和乘法结合起来进行运算。学生们观察算式,比较不同算法的特点,通过凑整简化运算步骤。徐老师紧扣重点,讲解(a+b)*c=a*c+b*c公式时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相通性。徐老师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让学生们模拟运用数学知识的场景,使算式的a、b、c对应到具体人的握手次数,学生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运用公式,突显算式最重要的“公平”原则,将算术蕴含的生活哲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予学生。徐老师将等式的两边模拟成老师和学生,让学生精准理解分配律里每一个符号的意义,形象生动,具体透彻。做相对复杂的判断例题时,学生能用形象思维一下子找出问题,增进对数字变化的敏锐感知力。

在课后,徐老师强调教学简化的重要性,提出应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习实践,凸现数学教学的人文价值。徐老师执着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倡导并践行着关注生命发展的生态教育,形成了亲和、幽默、自然、宽容的"简约教学"风格和特色。

12.png

🔺徐长青老师执教观摩课




4月16日上午

张冬梅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南师大、江苏师大“国培计划”专家委员、江苏省“226”工程培养对象。曾获全国科研优秀教师、全国数学学科“十佳”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好课评比,获一等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论文400多篇;主张让孩子学“亲和数学”,课堂教学风格以“智慧与亲和”为特色。

执教观摩课:《认识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

沐浴着明媚的晨光,学生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积极地设计彩缎长度,叽叽喳喳地讨论什么是合适的长度单位。张老师请学生轮流上台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折叠尺带,学生们平均分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衡量单位的创造力。在学习到分米单位的时候,张老师让学生们拿直尺比出一分米,互相比给同桌看,更直观地形成一分米的概念。用眼睛观察后,学生们动手去剪出一分米,让脑海中形成的印象通过动手操作得到较正。张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他们从模糊的概念通过观察,制作这两轮信息收集的过程不断调试,从不确信到确信。课上边比边说到环节里,学生在张老师的指引下,从大单位比到小单位,条分缕析地整理出各个长度单位的关系。

课后总结时,张老师分析了自己对教材框架的理解,通过比较教材之间的差异总结了自己的上课思路,特别注意数学教学的“量感”,分与合思想的重要性。在回顾过往上课经验时,张老师点明学生们的量感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彰显出亲和教育的核心内涵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

13.png

🔺张冬梅老师执教观摩课


余颖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培育对象等。曾获得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全国第四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评比一等奖、南京市首届教学技能大赛小学数学组第一名等成绩。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导师、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承担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工作。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的多项成果获省部级成果奖,出版2本专著、6本编著成果,百余篇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上发表。

执教观摩课:《数学游戏》,二年级学生

猜数是低年级常常玩的课堂游戏,余老师从课堂开始就带着孩子们深入的去探讨猜数游戏中的小窍门,让学生对数的感知灵动起来。通过猜测1~100的数字,让学生自己组织方法,划定范围,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比较数与数的大小关系。余老师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猜数的游戏中建立数感,感知猜数游戏可以通过窍门来简化,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锻炼,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数字更加敏感。余老师的课堂,展现数学并不是冰冷的,以游戏方式来猜数使数感建立,用数轴图形来取出范围,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进来。

在课后的简单总结里,余老师强调培养学生开拓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以良好自信的心态,自在自为的主动性投入学习,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最重要的设计者。

14.png

🔺余颖老师执教观摩课


顾亚龙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徐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基地主持人,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小学数学教师》2019年封面人物,《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获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秉持“为学生思维而教”的教育教学主张,形成了“在简约中寻求厚重”的个人教学风格。出版个人专著:《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近期研究重点: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执教观摩课:《小数的意义》,四年级学生

主讲报告:《用结构的力量改进课堂》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顾亚龙老师开设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小数的意义》,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数感“这一核心素养,依托“计数单位”,引领学生经历感知-理解-思辨-表征的学习过程。顾老师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数,是数出来的"导入新课,提出“满十进一”,从而引出想要精确,就要“退一当十”,揭示出小数的意义。在新授环节,顾老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将应用到生活。顾老师抓住十进制计数本质,从整数自然迁移到小数,达到方法的一致性,用结构的力量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的实用意义。

15.png
78.jpg

🔺顾亚龙老师执教观摩课



结 语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经过三天的学习,老师们不但收获了专家们有深度的新课标的解读,还观看了他们精彩的现场学,在理论上得到了提升,在行动上得到了指导。经过此次观摩活动,教师们感触颇深,立志要在吸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躬身实践,紧跟新时代步伐,把新课标践行到教学中去。



阅读 1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