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542分上北大:退档三次还是录了,北大也不能坏了规矩!

2019-08-14

北大退档风波已发酵多日。


8月11日,北京大学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宣布对之前在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中被退档的两位河南考生按照程序申请补录。


此前近一周时间以来,北大对两位“五百分”考生退档的处理决定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01

失而复得的“入场券”

所谓“国家专项计划”,指的是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


主要面向的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的南疆四地州。


专项计划的报考学生除了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外,还要满足两个条件:

1.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2.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简单地说,就是“3年户籍,3年学籍”。


2019年,北大的“国家专项计划”在河南省一共投放了8个理工类录取指标。


7月10日,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投档前,河南省招办与北大招办就生源分布情况进行沟通。这次在“专项计划”中第一志愿填报北大的考生有8人,且他们的成绩都达到了“一本线”。


按照规定,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北大也就是“一本线”。那么这8位考生恰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按理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可是当看到具体的分数,北大方面却表示出某些担忧——8人中,第6名考生成绩为667分,第7名为542分,第8名为536分。


最后两位考生的成绩比第6名足足低了100多分。北大招办于是以考生恐怕难以适应北大的教学要求为由,向河南省招办提出退档。


河南省招办两次因为根据不够充分,驳回了退档申请。当第三次收到退档申请后,河南省同意并办理了手续。


随后,河南省招办向北大投出了2名在“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的第二志愿填报北大的考生(均为671分)的档案,被北大录取。


当北大退档的消息传来时,正常的本科一批录取时间已经错过。这意味着,两位考生的唯一选择就是复读。


幸运的是,就如同命运的玩笑,今天北大又发出了这两张被退档学生本来应得的“入场券”。

02

北大没有退路

北大该不该录取这两位考生,舆论中有两种态度迥异的声音。


支持退档的人看来,北大的做法具有一定合理性,是对考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体现了“善意”的原则。


比如记者的朋友圈中,一位北大在读学生写道:

“近几年,北大对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课程考核也越来越严,对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大的考验,我寝室的一位同学就因跟不上节奏,以挂科退学黯然结束了北大生涯。


高考分数毕竟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客观反映,500多分的学生,假如录取后适应有障碍,北大就是他们充满压力的囚笼。”


一位在高校招办工作的老师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笛子的质量有高下,乐手的技巧也有优劣,与其随机分配笛子,不如让优秀的乐手拿到最好的笛子,这样才能演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这位老师认为,两位500分考生知道自己的成绩与北大相差甚远,还坚持填报北大,大概本来就有复读的心理准备,报北大只是寄希望于运气,想“赌一把”。一位考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自己本来就有复读的计划。


然而,更多人站在了北大的对立面,谴责北大做出的退档决定。


“倘若清华看到钱伟长零分的数学成绩而拒绝录取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力学之父’了吧。”知乎上,一条高赞回答这样写道。


的确,即使如前述北大同学所说的那样,高考成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这并不绝对,大学期间的持续努力同样重要。


省市状元骄傲落后的不少,高考分数平平的“后起之秀”也屡见不鲜。既然这样,北大做出退档决定,会不会以牺牲另一位“钱伟长”为代价呢?


不过,北大的态度的确有可以理解之处。本着“分数优先”的原则,第二志愿补录的学生都达到了671分,比被退档的两人高出了100多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另外一种公平。


这次北大被激烈批评,因为北大忘记了两点:


第一,“国家专项计划”本就是针对贫困生的政策,带有一定的倾斜性也属正常;


第二,贫困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更容易获得社会的同情与理解,北大的做法触碰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到现在,除了补录被退档的两名贫困生,北大已经已经没有退路。


不管怎么说,只要高考成绩排名在录取指标之内,分数超过了批次控制线,高校没有权力把任何一位学子拒之门外。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作为知名学府,北大更应做遵守规则的表率。

03

争议:北大违规了嘛?

北大官网显示,2019年,该校在河南的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理科为684分,文科为648分。


北大是否可以退档,引发巨大的争议。网友认为,北大此举涉嫌歧视,也违反高招规则。


知乎网友幻神兽:

在国家眼里(最起码录取阶段)清北和其他一本是没有区别的!他们都叫做普通高等学校或第一批本科院校,清华北大不叫做“超级本科院校”什么的,所以在录取规则上清北有“情感”上的加分,但绝不该有“规则”上的特殊。


知乎网友岁月的:

如果北大这么搞,国专(国家专项计划)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国专本身是对贫困地区的补偿,扶助,这些地方的孩子水平不高,显然是常态,既然人家报了志愿,服从调剂,又恰好上的了,于情于理你没有理由退别人的档。


据科技日报,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定,在集中录取阶段,大学其实没有多大招生自主权,对于省教育考试院按考生分数、志愿投档进来的学生,如学生身体等条件符合学校要求,且专业志愿服从调剂,大学不能退档,退档要说明充分理由。


河南国家专项计划实行顺序志愿投档,如果学校招8人,拿9人档案,一名学生因分数低,是可以退档的,而如果招8人,拿8人档案,学生符合条件,按规则不能退档。“按规则,北大退档是不合理的。”


网络上北大俨然已成众矢之的,但北大也有自己的理由。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北京大学一名多年负责高考招生的人士向记者表示,“530多分,来了之后能跟着680、690分的学生一块学吗?”


他告诉记者,专项招生计划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比高校在该省所在批次录取分数线下低30分,“国家是有招生计划的”。


国家规定得很清楚,专项计划的录取线是在当地(所在批次)录取线下降多少分,而不是报多少人就收多少。河南招办违反规定。”该人士表示。

04

胡锡进:如何看待北大补录2名河南考生?

北京大学星期天宣布对河南两名专项计划考生实行补录。


知错就改,及时纠正,相信北大的最新决定能够很大程度为它挽回这起风波所造成的声誉损失。


这件事虽然只涉及两名考生,但它确实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那就是何为公平,如何维护公平。


说实话,北大招生办对后两名考生与前面考生分数差距一百几十分所产生的各种担心,是有其道理的。但是公众在这件事上坚守的价值取向比北大之前退档的依据更有说服力。


被退档的考生虽然分数低,但他们作为专项计划考生符合河南高招办向北大投档和北大录取的全部硬条件。北大录取他们,能够对应所有规则,这是指责北大将他们退档这一舆论主张的制度依据。


高考填报志愿有一定博弈因素,这种博弈会带来“不尽合理”的结果,但维护这种博弈的严肃性和博弈结果的不可更改性,是支持人们对高考公平这一认识的内涵之一。


这两名考生正常情况下即使有专项计划的帮助,用他们的分数也很难被投档到北大,但今年河南省填报志愿的情况造成了他们的特殊幸运,剥夺他们的这种幸运,恰恰与人们认为的高考公平是矛盾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拒考生来自贫困县,这尤其触动了舆论场最敏感的神经。


毫无疑问,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公共舆论的热搜话题后,北大拒绝这两名贫困县考生与舆论场政治正确最为核心的公平原则发生了冲突。


大多数网民选择同情该考生而非支持北大,就成为毫无悬念的事情。


其实招收五百几十分的考生,对那些分数远比他们高很多、但却无缘北大的考生来说也意味着某种不公平。在这当中几个公平原则会在公众那里进行排序。


北大招生办之前所考虑的问题都是真问题,但它们涉及的范围比较小,是该考生和其他考生之间的公平。


而拒绝他们,触动的却是对整个高考公平的定义,公众的反弹其实是对公平原有定义的保护。


叶子认为这次争论非常有意义,形成了对维护高考公平以及捍卫规则必要性的一次全网大讨论。


公众眼里揉不进沙子,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在舆论场的敦促之下重新进行了正确的价值排序,这种表现也应被认为是从善如流。


这是对道德及规则的一次厘清,针对它的讨论应当始终在这个层面进行,不宜过度引申。希望这次风波最终留下的是建设性。

05

光明热评:一流学府得有一流担当

河南驻马店的一位高三同学以理科538分的成绩在国家专项计划中被北京大学提档,但北大招生办随后以该名考生高考成绩过低,进入大学后容易完成不了学业为由,三次退档。


该学生并非普通招生计划下的投档,而是国家专项计划,后者是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或者可以理解为维护教育公平对落后地区的一项兜底性保障。


正因为这层背景,网友对该考生普遍表示同情,认为北大在已经提档的前提下退档,有违常理,也有损大学公信。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高考招生规则,提档不等于录取,比如高校可以按招生计划数的120%提取学生档案,对成绩进行综合筛选,然后再退掉20%比例的学生档案。


国家专项计划同样如此,北大在当地有八个名额,规则上它甚至可以一个不招,招哪八个学生,同样可以自由的裁量,这正是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体现,也是为了保证高校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2019年北大在河南的录取线在690左右,该学生为538分,二者存在着接近160分的巨大差距,北大担心他跟不上学业,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因为完不成学业被退学的案例同样大量存在,为学生学业考虑提前规避这种风险,退档操作并非毫无道理。


问题在于,首先,尽管高校有自主招生的权限,但在目前的招生体系下,学生未必能同时申请填报多所大学的平行志愿,所以现实中,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招收多少人就提档多少人来进行操作。


而且,该学生正好为第八名,分数虽然远低于普通招生计划下的录取线,但仍然要比当地的一本线高出36分,北大先提档再退档,无疑打破了过去高校默认的招生规则。


即便北大有充分的自主权,国家专项计划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它应适当面向贫困地区倾斜。


事实上,既然是基于平衡教育资源的考虑,这项专项计划下的招生,当然会面临招进来的学生生源相对差一些的局面。


对这个群体,高校应该有更具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以学生完不成学业为由,将落后地区的低分生源拒之门外,恰恰是违背了专项招生的初衷。


北大方面回应媒体时表示,专项计划的招生,一般也会比普通招生低30分左右,但这种说法未必站得住脚。


因为专项招生是在普通招生之前进行,是提前批次录取,低30分只是一种事后的结果,不能构成退档的理由。目前规则上唯一的限制是,如果专项招生的学生达不到本科提档线,才能够退档,然而该学生已超出36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风波发酵后,不少人质疑北大,退档的初衷并不是为考生考虑,而是想让自己的录取线好看些,不至于低到跟普通高校一个水平,以维护自己作为全国顶尖高等学府的面子和尊严。


不管这种小心思是否成立,都值得北大反思。作为高校塔尖的代表,更应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


而此次受到批评也说明,一流学府的身份,决定了其必须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尤其在教育资源地区失衡的前提下,不能只顾面子,不讲社会担当。


这起退档风波,同样折射出当前招生体系的种种漏洞。对学校来说,有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在当前的体制下无法正常发挥;


对考生来说,同样缺少多元化的高校选择余地,在一考定终身之后,还得承担资源填报环节的巨大博弈风险。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北大退档风波更需要跳出“北大”来看,它所暴露出来的那些规则瑕疵,应该尽快予以完善。




文章来源 | 简单好家长



 第29届现代与经典暑期全国教学研讨会报名中

  时间:2019年10月至12月

  地点:南京、泉州、无锡、嘉兴等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班主任、名师工作坊等

  内容:专家报告 / 名师观摩课 / 参观考察

  报名电话和QQ: 4006240006

阅读 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