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强:没有谁想做“坏”老师

2019-05-13


民小编说


作为校长,一定希望学校里有一支团结进取、干劲十足的教师队伍。但有时候可能会事与愿违,有些教师工作可能表现比较消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俞正强校长认为,这大多时候因为教师心里有心结,比如心里有气、心里有怕、心里有私、心里有厌。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校长应该怎么做呢?听听俞校长怎么说。


一般来说,没有多少老师愿做一个“坏老师”,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似乎师德师风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现实的情况却要复杂得多,一个人从业的主观动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周边现实环境的影响,都会改变他对工作、对学生、对学校的感受和态度,进而表现在他的师德师风上。所以,解决师德师风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在我看来,除正向引导外,还要切实解决教师内心的感受问题,或改变他们的认识,或改变他们从业的外部环境。当心结拿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可能会出现,师德师风问题也就更容易得到改善。

               

  01  

教师心结的四大类型


类型一:心中有气


教师也是凡人,要求所有教师都宠辱不惊是不现实的。让教师们“心中有气”的最大原因还是校内的不公平,把涉及教师个人利益、名誉的每件事都做公平、做透明,是解决这类心结的根本方法。很难想象一个内部分配不公的集体能够有团结进取的精神,成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一定不会很高。


在所有不公平中最搅动人心的还是工作量的不公平与考核的不公平,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收入的不公平。为解决这个不公平,我们学校制定了《基本工作量制度》《课时银行制度》《底线考核制度》《校事报告制度》,通过这些公平、公开、透明的制度,教师们的心中之气会消散很多。


比如,我们的“课时银行”做法就解决了不少教师的“心中之气”。在以往,请人代课是个问题,没人愿意去做,教务主任也会很头疼。于是就诞生了一些土办法,比如专门安排年轻教师代课,校内不管谁有了急事都要由年轻教师顶上去,导致年轻教师心中就有了气,希望自己快快变老,可以摆资格,有了资格便可以不受欺负。这看似有道理的做法背后就隐藏了不公平,让部分教师心中有了气。正是这些看似并不起眼但却关系到个体利益的诸多小事,造成了一个集体的不团结,影响着师德师风。这时我们不能再向年轻教师宣传“顾全大局”“年轻人就该多锻炼自己”的观念,而是着手从制度上解决不公平,哪怕很微小的不公平。


于是就有了“课时银行”制度,包含教师存入课时和支出课时两部分。所有代的课都可以成为自己请假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会考虑教师年老身体状况下降的因素,作出明文规定。公平的做法要考虑到所有人,要考虑到所有情况,还要公开、透明。今天,正是有了这个制度的明示,不占便宜、不添麻烦成了教师们的一个基本观念,一种体谅他人辛苦、替大集体着想的风气也流行开来。


可能我们都忽略了,一所学校风气正的基础其实是公平,这也是师德师风的真正基点。一个团队内成员的“心中之气”少了,气顺了,心情也容易好,对学生也自然会好起来,这样就更容易做一名好老师。


另外,除了群体性的“心中之气”外,个体性的心中之气也需要学校干预,这主要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来解决。比如有的老师因为拆迁有了气,有的老师因为家长的不当举报怪学校不够仗义而有了气,等等,学校都要有专人进行谈话,谈话人可能是年级组成员,也可能是工会代表、党支部或教研组的教师,是与他关系较近的人,要尽可能疏导教师的情绪。很多情况是学校解决不了的,但一种关心的态度却可以让人感到温暖。


很多时候,师德师风工作就是把教师的“心中之气”放掉,气顺了,师德师风自然也会好起来。

0.jpg



类型二:心中有怕


在学校中,常有一批教师会表现得对工作很不在乎,听之任之,不负责任;也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成绩而走旁门左道。这两类教师都是典型的师风差的例子。其实,这两类看似不同的教师,背后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水平不高,却又要面子,于是做出一副“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不在乎”的样子,或者拼命挤压学生的时间,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提高分数。


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想做好教师工作的,只是苦于找不到水平提升的通道。对于这类教师,千万别再吓他们了,什么末位淘汰,什么考试排名,都会把他们逼到为自我保护而不惜伤人或者彻底撒手不管的境地。


要给这些教师一种职业安全感,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要去帮助他们找到水平提升的通道。我们的对策是制定《考试反馈制度》《教师专业专人辅导制度》《教师专业励志奖制度》,把教师的专业恐惧引导到专业努力上来。


比如,我们的《考试反馈制度》就有这种作用。


现在的小学经常处在“取消考试”与“统一考试”的纠结中。取消考试好吗?没了考试的检验作用,那些工作不认真或能力低下的教师就更容易混日子了。统一考试好吗?统一考试了,要不要公布统测成绩?不公布吧,起不到激励作用;公布吧,又把教师们挤到了死抓分数的老路上,而这条路就是在比谁更狠,谁狠谁的分数就高。在这种“军备竞赛”的状况下,师德也就无从谈起。


怎么办?我们的办法是坚定统考信念,改善反馈办法。坚定统考信念,就是把考试做规范,要理直气壮地考试,考试是有效的督促、评价手段。改善反馈办法,就是重新定义优秀与良好。先看下图:

 

 

1.jpg


优的标准定义为年级平均分±3分,良的标准为年级平均分±3到±5分之间。


这样,我们把优秀的定义从原来的前百分之几调整为年级平均分的±3分之间,并且与家长形成共识。良好则从原来的一个区间段调整为两个区间段,分数太低会得到警醒,分数太高也会得到警醒,并计入考核结果。


原先,部分优秀教师因为有充分的抓分经验,特别害怕平行班的教师超过自己,所以绝不会把经验与同事分享。经过“优”“良”的重新定义,现在他们会把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因为自己一个班分数太高了,反而会到达良的级别,于是他们就有意愿去提升同年级其他教师的水平了。学校以往也有一些拼命占用学生时间来取得分数的教师,如今他们也会作出调整,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时间。


有时,一些师风师德问题很可能是严酷的师师之间“军备竞赛”下自我保护的产物,在那种利益攸关的紧张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僵化的,只有一个目标的状态会让人不自觉地放下一些表面上“无用”的东西:耐心、爱心、友谊甚至是道德准则。给予教师更多业务上的宽容,帮助他们提升能力,让评价的督促作用保持在相对合理的区间,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宽松。这时,只要人品不是很差的教师慢慢都会找回做教师的初心,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愿意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类型三:心中有私


人有私心很正常,但若自私到了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所得要超越付出,这时学校的风气就完了。


自私泛滥的表现是希望名和利都与自己有关,若与自己无关,则会理直气壮地采取一些补偿性行为,这些补偿性行为则通常是师德师风低下的表现。


对策是什么?首先学校要充分保护教师的应有利益。其次,学校内所有利益的获得都要有全体教师认可的程序与标准。为此,学校制定《金师附小优秀教师基本要求》《年度考核基本程序》《教师职称职级兑现排序办法》《学生学习荣誉获得办法》等。


下面专门谈谈《学生学习荣誉获得办法》。


一般情况下,小学家长对孩子是否评上三好学生都会十分在意。由于一般评比名额控制在15%-20%之间,一个班也就6-8个名额。因为这个名额,班主任就有了一定的权力,有的家长就会“意思意思”,洁净的校园便开始受到污染。


教师由于有利益上的获得,难免会有投桃报李之念。当这种情况变成普遍情况之后,就算一位十分正直的班主任,孩子没评上的家长也会说班主任是收了礼物偏了心。


为此,我们开始了学生学业荣誉的改革,变评比制为达标制。具体做法如下:


全班师生包括家长一起制定本班的三好学生标准,在开学初就让家长、学生明白,标准都是具体的行动细节,可观察可评判。日省、周评、月考,每天放学前都用10分钟反省一下自己做到没有,记录下来,一周评议,一月鼓励。一学期下来,凡是都做到了就是三好学生,名额不限,受学校表彰。


这样,学生的荣誉达标可视化了,家长再也不用为孩子的荣誉与教师搞所谓的关系了,也不会有没评上的学生怀疑老师搞“腐败”了。给教师一个干净的班级环境,同时也给孩子一个信念:只要努力,自己一定是三好学生。


这样的办法,同样也延伸至教师教学荣誉的获得,最后形成教师的一个信念:在学校里所有关于名和利的获得,都只与自己的努力有关。我们还要让教师坚信,每一位教师的利益不会无端被伤害,他们合理的“私心”不会被剥夺。


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活动,让教师们体会关怀人带来的乐趣。比如“心愿天使”活动、“拼班感恩奖”活动、“干货奖”活动、“年度感谢”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断传扬那些关心同事、帮助学生的点滴事情,从而把关心人、帮助人的价值观念传达给每个人。


类型四:心中有厌


与一个惹人嫌、讨人厌的同事一起工作,工作状态肯定会受影响;在一个惹人嫌、讨人厌的领导下面工作,也不可能做得多出色。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校的教师开会,会风是有问题的:迟到的、看手机的、交头接耳的,甚至睡觉的,等等。一位教师在班级里整天教育学生要认真听课,自己开会却如此不堪,这能算师风好吗?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学校都会有关于教师开会的制度:比如点名考核,安排迟到席;再比如手机信号屏蔽,内容提问,等等。


事实上,教师开会的不良表现,很多是因为这个“会”惹人嫌、讨人厌。会好不好,有没有价值,教师们会有一个评价,一个有价值的会自然能够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因为冗长和无聊而打盹,这与教师课上得失败一样,往往是会议本身的价值不足造成的。


所以,有上述表现不能轻易就作出教师不遵守纪律、不尊重领导这样师德师风上的归因,反而是应该想办法把教师会开得生动有趣,开得更有必要。让教师在开会过程中有收获、有体验、有意思,这样教师自然不会睡觉,不会只盯着手机了。


那么,怎么样把教师会开得生动有趣呢?我们的做法是:


让教师会成为与教师平等的“交流会”。学校各项制度出台前、重大决策制定过程中,在教师会上都要对教师如实汇报。真正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让教师对学校的事情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这样平等的会,教师不会烦。


让教师会成为“故事会”。故事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最轻松的方式,是理念传播最便捷的方式,也是人类最高效的记忆方式。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我们在每周的值周讲评上,都要求值周领导说一周内所看见的关于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宣讲,让教师之间的正能量得到宣扬,从而激发更多的正能量,慢慢地,学校就会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正能量磁场。


其实,惹人嫌、讨人厌的会议只是一个表象,它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官僚主义、不平等的管理文化。就像教师并没有把学生摆在自己工作的正中央一样,如果学校的管理工作没能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上,物化教师的作用和价值,把教师只当作实现学校发展和校长任内目标的工具,那么教师的“嫌”与“厌”情绪就会产生,他们的工作价值就只沦为了挣钱、应付检查,没有价值感和自我实现感。在这种状态下工作,自然师风师德也就无从谈起。

 

  02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基本原则


以上只是我们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在改进师德师风的工作中,具体做法可能会不同,但还是有一些原则可循。


原则一:垂范原则


校长一定要廉洁。没有廉洁打底,所有的师德师风建设都是空的,教师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校长在这上面绝不能有半点瑕疵。


校长一定要多干活,信任是干出来的。一心一意为学生、一心一意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才是有本之木。


校长一定要有胸怀,懂得包容,不记仇,不记恨,只做事。


校长一定要善于讲教师的故事,发现教师的好,将好故事讲给大家听。这十分重要。当地里长满庄稼时,杂草便无从生长了。


2.jpg


原则二:信任原则


无条件相信教师是好的,哪怕现在有这样那样一些缺点错误,也要相信教师本来是好的,将来一定会好的。只有相信教师是好的,学校制定的制度、组织的活动才会有温度,才会有耐心等待教师的发展与进步。


信任原则,使我们总是去发现教师好的方面。若不信任教师,则会导致我们总是怀疑他们,总是盯着缺点,负面、紧张的关系早晚会出现。


原则三:底线原则


师德师风建设不必过多关注那些师德高尚的教师,要更多关注那些师德低下的教师。如果将教师比作水体,师德高尚的教师如同船,只有水位抬高了,船才会更高。


通过底线原则,学校能够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为少数人,变成师德低下的教师为少数人,从而向处于底部的教师传递出一种压力。如果学校里师德好的教师为少数人,那些师德不足的教师就会心安理得,师德好的人反而不好意思了。随着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不断提高底线标准,意味着师德师风建设成就的不断取得。


再有,师德师风建设的标准不能太高,要以大家都能接受为原则。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积跬步以至千里。


原则四:获得原则


师德师风建设一定要让教师有获得感。比如,只要教师付出了努力,孩子就会有积极的变化,要向教师们传达:这就是一种最切实的获得,最能体现教师的价值。只有在这种获得中,教师才有乐趣参与,他们乐于参与才能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


讲到师德师风建设,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师德报告、师德演讲、师德责任书、评比师德楷模等,这些方法对不对呢?显然是对的,但还不够。校长的重要作用首先是要解决自己的师德师风问题,让自己成为师德师风优秀起来的那一颗星星之火;然后体现在解决好教师身边的每一个小问题上,不要无视教师的感觉。而师德师风建设,不是刮一阵风,不是写一堆演讲稿,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



 第2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教学研讨会报名中

  时间:2019年4月至5月

  地点:南京、深圳、扬州、泉州等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班主任、中小学管理等

  详情点击此处>>>>

阅读 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