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竞赛将回归何处?

2019-05-10

民小编说


面向中小学的各类竞赛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陆续出现,刚开始不温不火,起到了一定的引导、选拔的作用。随着入学方式和评价体制的变化,竞赛活动自90年代起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对竞赛活动的盲目追求日益成为课外的沉重负担,整治刻不容缓。


2018年以来,国家是如何整治规范这一教育乱象的?对竞赛活动的发展过程有哪些认识?一起看看吧~~


0.jpg


4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这份“白名单”确定了29项竞赛活动为本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之外,其他各种形式的所谓全国性竞赛均不合规。教育部将通过调研、巡查、接受举报等方式强化对竞赛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举办的将严肃处理。


此举体现了教育部对中小学竞赛严格监管的决心,为多年来屡禁不止的竞赛乱象彻底画上句号,当即引发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01

社会的痛点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出现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一开始,这些竞赛多不收取费用,而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现优秀的特长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些竞赛的场地和经费多由地方政府提供,有时也会有企业提供赞助。由于经费紧缺,还曾发生过某著名赛事在决赛时还未筹足资金购买奖品的情况。


然而,当时间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各地相继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就近升入初中之后,事情慢慢起了变化。一些所谓重点中学开始关注各种竞赛,一些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学生获得了被“点招”的机会。由此一些竞赛被视为进入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受到众多学生家长的热捧。


旺盛的需求逐渐催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竞赛市场。各类竞赛教材、培训班层出不穷,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生意火爆,赚得盆满钵溢。早在十年前,就有媒体经调查发现,仅在北京市,奥数催生出来的市场规模就超过20亿元。


虽然政府明令禁止通过竞赛选拔学生,但这些培训机构仍与一些学校暗中勾连,向家长暗示他们的竞赛培训就是为了向重点中学输送生源,成绩优异者都有可能被推荐到重点中学读书。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广大学生家长趋之若鹜,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其中。


不可否认,对于一些有天赋又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参加一些高水平培训和竞赛是有益的。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培训普遍超标超前,进行高强度的应试训练,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009年5月,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到访南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记者掏出的一道小学奥数题当场难住。这位数学大师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事件迅速成为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奥数等课外培训的一致声讨。


这些已然成为社会一大痛点的各类竞赛、培训,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1.jpg

 

                          

02

治理三部曲


2018年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作为治理的第一步,拉开了这场专项整治行动的序幕。


《公告》指出,现有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一律按管理权限进行重新核准,未经重新核准的,不得再组织开展活动。


《公告》对竞赛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公益、自愿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条件强行要求学校或学生参加此类活动,不得收取活动费、报名费和其它各种名目的费用,不得组织培训,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相关资料、书籍或商品,坚决克服逐利倾向。


《公告》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强化日常监管,对未经批准、违规举办的此类活动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借机敛财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学校、家长、学生充分认识参与此类违规活动的危害性,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自觉抵制未经审批的此类活动。


对于这些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的获奖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承认违规开展的此类活动的成绩或结果。严禁组织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挂钩的“奥数”、等级评定、选拔性考试及学科类竞赛活动。


公告发布第二天,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和工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负责的省、市、县三级工作机制,全面做好组织实施。要求各县级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公安、消防、城管和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摸清情况,集中整治。


治理的第二步,是2018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委托中国教育学会承担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具体受理申报和初核工作,并于当月接受首次申报。


《办法》对主办方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即应为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必须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具备较强的专业影响力和学术团队。举办竞赛过程中经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致竞赛活动被教育部终止的,不得再次申请举办竞赛。


《办法》再次强调,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做到“零收费”,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竞赛活动成本。


治理的第三步,是2019年1月28日教育部对本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进行公示。公示名单中的32项竞赛,最终有29项被核准进入“白名单”,并于4月12日对社会正式发布。

 

2.jpg

                         

03

治理之后的思考


大刀阔斧的治理行动过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其一,竞赛乱象屡禁不止,背后的推手其实是某些所谓重点学校争抢生源、违规招生,以及广大学生家长的择校冲动。这两点不解决,即使竞赛被禁止了,也会有别的“敲门砖”冒出来。因此,切实遏制某些学校的违规操作,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满意的学校,才是治本之策。


其二,有一些确实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竞赛,在育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这些竞赛,应当严格按照竞赛管理办法,履行相应的核准认定程序,坚持竞赛公益性,坚决做到“零收费”,合法合规举办,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严格监管之下,逐利者退出,有教育情怀者留下。中小学竞赛活动必将溯本清源,回归育人本质。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



 第2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教学研讨会报名中

  时间:2019年4月至5月

  地点:南京、深圳、扬州、泉州等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班主任、中小学管理等

  详情点击此处>>>>

阅读 1380